ipad商标纠纷案启示(ipad商标侵权案涉及到了哪些法条)
IPAD商标纠纷问题~有些不懂
“iPad商标侵权案”指的美国苹果公司和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简称IP公司)起诉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唯冠科技或唯冠深圳),不履行IPAD *** 商标义务。该案件经过三次开庭,最终判定苹果败诉。2012年2月,唯冠要求在上海地区禁售iPad的听证会结束,苹果提请驳回禁售令。2012年6月,广东省高院通报,苹果支付6000万美元一揽子解决IPAD商标纠纷。
事件简介
2010年,苹果向法院请求判决“iPad”商标权的所有权,并向深圳唯冠索赔相关费用。该案在2010年4月19日受理,并于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开庭审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并由苹果方承担案件受理费人民币4.56万元。2012年2月29日,iPad商标权权属纠纷案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庭审中双方言辞犀利对抗激烈,庭审结束后,法院没有当庭宣判。
驳回停售
2012年2月23日下午,浦东法院就深圳唯冠提出的临时禁令申请、苹果提出的中止审理申请分别作出了裁定:驳回原告深圳唯冠要求责令被告苹果停止销售“iPad”平板电脑的申请;本案中止诉讼。
浦东新区法院认为,唯冠要求苹果立即停止销售“iPad”平板电脑的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40条之一款第(十一)项、《更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第十条、第十六条的规定,予以驳回。而同样由于商标权属的纠纷尚在广东高院的审理中,浦东法院裁定中止诉讼。
深圳唯冠 *** 律师谢湘辉表示,唯冠方面还将进一步申请“复议”。
事件详情
2000年,当时苹果并未推出iPad平板电脑,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深圳唯冠科技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
事件漫画
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和主席杨荣山授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 *** 给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商标 *** 协议。协议签署之后,英国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然后英国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上述10个iPad商标所有权 *** 给了“苹果”。
2012年02月17日,惠州市中级法院已经判当地苹果经销商构成侵权,禁止其销售苹果iPad相关产品。这是国内法院首次认定苹果商标侵权。深圳唯冠起诉深圳国美的案子也正在等待判决结果。[3]
2012年2月29日,二审开庭,当庭并未宣判结果。
听证结束
2012年2月22日消息,iPad商标权侵权案上海听证会结束,唯冠要求苹果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停止销售。苹果认为唯冠iPad产品未进入市场,商标权不稳定,申请禁止本案审理。庭审持续了4个小时。
原告唯冠方面的诉求包括:要苹果停止销售带有iPad商标的产品,拆除店面的相关标识,销毁相关宣传品以及在媒体上刊文消除影响,赔偿诉讼费用一万元等等。
被告苹果方面出示的一个证据是涉及到关键的ipad商标中国大陆地区的 *** 协议呈批表,有深圳唯冠的负责人杨荣山在这个表上批了“准”字。
目前举证质证的环节已经完成。被告苹果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提请法院驳回原告“禁售令”诉讼请求,并且终止本案的审理。[4]
事件影响
尽管苹果公司提起上诉,但全国多地工商部门介入调查,一些地区苹果门店和 *** 商不仅下架iPad,还将面临数额不详的罚款。
事件结果
2014年7月2日消息,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透露,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案达成和解,苹果公司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本案调解协议于6月25日生效。苹果公司于6月28日向该案的一审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上述民事调解书。深圳中院于今日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送达了将涉案IPAD商标过户给苹果公司的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据悉,6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双方送达了民事调解书,该调解书正式生效。日前,苹果公司已按调解书的要求向广东高院指定账户汇入6000万美元,并于6月28日向该案的一审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上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微博
述民事调解书。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今日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送达了将涉案iPad商标过户给苹果公司的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这意味着,苹果公司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圆满解决。
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透露,在今年2月29日公开审理此案后,承办案件的合议庭认为,为使纠纷双方利益更大化,调解是更佳选择。目前唯冠公司债权人已达数百人,其更大的财产估值主要集中在iPad商标的价值上,诉讼前,涉案商标已被数个银行申请轮候查封,一旦该商标价值发生贬损的话,将会导致债权人更大损失。
广东高院称,高院更大限度的满足了双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业内人士称,该案成功调解实现了iPad商标的价值更大化,极大的保护了债权人的权益,开创了涉外商标权权属纠纷解决的新路径。[5]
不知道对您有没有帮助。希望被采纳!
ipad商标之争 苹果犯了什么错
不是。实际上并不是深圳唯冠公司“抢注”了苹果公司的iPad,而是唯冠公司先拥有这个商标,苹果公司后启用这个商标,无论在中国境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是如此。因此不能说是深圳唯冠公司“敲诈”苹果公司,正如网友钟扬所言,只能说是“唯冠被一个金苹果砸在脑门上了”。 2)乔布斯也并非滴水不漏? 至少在本次iPad商标争夺案中,苹果公司存在极大过失。首先当他们和台湾唯冠签订商标 *** 合同的时候,并没能够完全确认该合同包括iPad在中国大陆的商标;其次,在苹果公司向中国商标局申请大陆iPad商标被驳回之后,依然在中国市场销售iPad系列产品,而不是先解决商标问题。 3)苹果公司买东西找错人? 即使苹果子公司英国IP公司和台湾唯冠签订商标 *** 合同时,在合同中明确指明包括iPad中国大陆地区商标,那么,也只能说台湾唯冠公司存在欺诈或故意隐瞒、误导行为。因为台湾唯冠和深圳唯冠是两个不同的主体(两者间也已经没有股权联系),而iPad大陆商标权在深圳唯冠手中。这点可以给国际公司的启示,是要做买卖的话,得找对主人了。 4)深圳唯冠百亿索赔是否离谱? 深圳唯冠之前上诉要求苹果赔偿100亿元人民币,后来其8家债券银行提出要赔偿5000万美元,有没有法律依据?可能有,从苹果iPad在华市场的巨大销售量来看,可能是有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罚款数额为10万元以下。 ”从理论上说,只要苹果iPad在大陆地区销售额有34亿元左右,即可能面临高达100亿元的罚单。 5)苹果可能被罚上百亿吗? 不可能!因为处以数亿甚至更高的罚款是违反行政法“过罚相当”原则的,也没有先例。“过罚相当”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行为人适用行政处罚,所科罚种和处罚幅度要与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过错程度相适应,既不轻过重罚,也不重过轻罚,避免畸轻畸重的不合理、不公正的情况。而在苹果iPad商标案中,iPad商标之所以价值连城,主要是苹果公司努力开发产品和经营市场的结果,而其使用iPad商标亦非故意侵权,而是在误解合同内容的情况下造成的,所以即使二审败诉,处罚金额应该也不会太高。 6)苹果会放弃使用iPad商标吗? 既然可预期处罚金额不会太高,那基本可以判断,苹果公司不会在中国大陆放弃使用iPad商标。因为苹果公司若另换商标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而iPad商标继续留在唯冠公司手中也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因此两者最后达成和解的空间可以说还是很大的。目前两者尚在法庭上展开交锋,只是双方在讨价还价中的一个手段。 7)如何赚苹果的钱? 如果说只要别人注册商标在先,而苹果使用商标在后,那苹果就必须得在事后出资购买商标,或者做出补偿。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只要自己抢先注册商标,比如iCar、iBook、iTV、iCloud等等,只要苹果没注册的,我们都先注册下来,以待他日获利?从法理上讲是可以的。但想要这样讨巧地赚钱,就相当于等天上掉馅饼。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商标实际上早就被别人抢注了,如刚才提到的几个,实际上就已经被苹果注册了。而如果你要撒大网的话,一个商标几千块的注册费,成本也是不低的。
苹果跟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谁才是最终的赢家?
唯冠和中国各地工商局。苹果是输家。深圳唯冠在2000年就在中国注册了ipa商标,对ipa商标拥有合法权,受到中国法律保护。苹果公司在没有取得深圳唯冠公司的下,将ipa商标用于一款苹果的平板上,并在中国销售,严重侵犯了唯冠在中国的合法权利。唯冠控告苹果侵犯唯冠对ipa的商标拥有权,在一审中唯冠胜出,若二审苹果还是败诉将面临各地工商局对苹果开出的300亿罚单,以及对唯冠的赔偿。并且苹果在二审的胜算并不大。同时在一审结束后,各地纷纷下架苹果侵权的苹果电脑ipa和ipa2,对苹果平板在中国的销售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商标的价值:从iPhone和iPad的商标故事说起
提起iPhone和iPad,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是苹果公司(Apple Inc.)享誉全球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品牌。但是,当初苹果公司向中国市场推出iPhone和iPad的时候,其背后发生的商标故事却鲜有人关注。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机,随后迅速风靡全球,甚至成了年轻人追求 时尚 的象征。2009年,苹果公司计划将iPhone手机推入中国市场。因其未在中国市场提前进行商标布局,此时的苹果公司发现iPhone商标已被中国的汉王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王 科技 公司)抢先注册。
汉王 科技 公司成立于1998年,专注于文字识别与智能交互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根据资料显示,汉王 科技 公司于2004年向商标局申请第6233340号“I-phone”商标,国际分类第9类,指定使用商品包括 *** 机、手提 *** 、 可视 *** 等。如果苹果公司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申请相同或近似商标,极有可能会被驳回申请。汉王 科技 公司拥有的“I-phone”商标无疑成为了苹果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在先权利障碍,且无法回避。如果苹果公司无视汉王 科技 公司的在先权利,将可能承担商标侵权风险,而这和其作为世界知名 科技 公司的地位完全不相符。
为解决iPhone商标问题,急于进入中国市场的苹果公司主动与汉王 科技 公司进行沟通。2018年4月27日,汉王 科技 公司对外发布《关于签订非注册商标权益 *** 协议的公告》。该公告显示,为了在一项非注册商标事宜上与苹果公司寻求友好解决方案,汉王 科技 公司将一项海外多个国家非注册商标相关权益 *** 给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将分六期向汉王 科技 公司支付总对价款项800万美元。该公告还显示,本次交易对汉王 科技 公司国内外相关业务的开展与实施不构成影响,如果协议能顺利完成,将为汉王 科技 公司带来800万美元的收入。预计对汉王 科技 公司净利润的贡献不超过500万美元,收入及利润的确认将根据合同实施的情况确认在相应年度(最终影响数值及影响年度以审计结果为准)。随后,汉王 科技 公司在招股意向书中披露,2009年7月汉王 科技 公司与苹果公司达成协议,将“I-phone”商标 *** 给苹果公司,协议金额大约为2500万人民币。自此,苹果公司通过商标 *** 程序有效地排除了iPhone手机进入中国市场的在先权利障碍。汉王 科技 公司重视对企业知识产权的布局,无疑是这场知识产权交易的获益者。除“I-phone”商标之外,在苹果公司向中国市场推出iPad平板电脑时,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早在2000年,唯冠 科技 (台北)有限公司(简称唯冠台北)在欧盟、韩国等国家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 科技 (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唯冠深圳)在中国大陆注册了“iPad”商标。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主席杨荣山授权麦世宏签署相关协议,将全球八国商标的全部权益 *** 给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英国IP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大陆的商标。作为对价,英国IP公司向唯冠台北支付3.5万英镑,用于购买上述所有的iPad商标。随后,英国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上述iPad商标 *** 给了苹果公司。而唯冠深圳认为,苹果公司是从唯冠台北购买的iPad商标专用权,唯冠深圳和唯冠台北虽然同属于唯冠国际的子公司,但二者不具有隶属关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事主体,因此唯冠台北签署的协议对唯冠深圳不具有约束力,即苹果公司购买的iPad商标专用权并不包含中国大陆,并将苹果公司告上法庭。2012年本案以调解结案,苹果公司向唯冠深圳支付6000万美元。由此可见,因未提前进行商标布局,苹果公司在向中国地区推出iPhone和iPad产品时,均遭遇到了在先权利障碍,并最终都付出了较大代价。
商标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有了商品,才有商标。从经济形态上来看,人类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在农业经济时代,商品品种少,商品流通性差,商标主要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到了工业经济时代,商品品种增多,尤其是同类商品增多,商品流通性变强,商标已不仅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还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和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现在我们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商品的流通已以全球为范围,商标除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之外,其功能趋向多元化。
现如今的商标,还是企业财富和信誉的载体,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从iPhone和iPad商标案可以看出,商标作为无形资产,具有财物价值,甚至是价值连城。一些企业利用商标的价值,赚取了非常可观的利益。根据国外一些商标价值评估机构公布的商标评价结果,可口可乐商标的价值在二十年前就已达到了700多亿美元,麦当劳商标的价值也达到了250亿美元。这些世界知名企业的商标价值远远超过其有形资产的价值。
商标,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市场竞争能力。它能带动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微软、可口可乐、通用、沃尔玛等托起了美国的经济,奔驰、宝马、西门子等支撑了德国经济,丰田、索尼、松下等振兴了日本经济。一个国家拥有驰名商标的多少,也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显示这个国家在国际 社会 中的经济地位。
从企业角度来看,商标承载企业形象,凝聚的是企业商誉。据资料统计,全球驰名商标产品占商品种类不到3%,却拥有全球50%的市场。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个市场占有率还会继续攀升。一枚好的商标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拓宽市场销路,逐步提高商品的市场占有率,进而获得高额市场回报。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一个企业拥有一枚世界级的驰名商标,在本领域可以占据市场的制高点。
作者: 蔡方方 三聚阳光知识产权集团 韩兴谦 北京易聚律师事务所
END
优质农产品杂志:《优质农产品》杂志官方账号,聚焦品牌农业建设和优质农产品开发
欢迎关注
转载请注明来源
ipad商标侵权问题
深圳唯冠在2000年就注册拥有了iPad商标。苹果公司直到2006年才有平板电脑ipad的计划。2009年苹果成立ipadl公司,并用3.5万英镑从台湾唯冠购得ipad商标。
2011年底,苹果起诉深圳唯冠侵权。
而事实上ipad商标在大陆的所有权属于深圳唯冠,台湾唯冠无权代为出售!
2012年初深圳唯冠起诉ipad2商标侵权,苹果公司败诉!
IT产品该如何命名:从iPad商标权之争谈起
上海、深圳、江苏等多地工商部门介入调查,苹果门店和 *** 商下架iPad。iPad在中国大陆市场陷入了困境。对于此案,我们要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争端,更多的是要联想到我们自身,IT产品该如何命名?商标权之争iPad商标权之争其实,对于iPad的商标权,苹果公司并没有进行过努力。早在2009年,iPad发布之前,苹果公司就与台湾唯冠联系并达成协议,台北唯冠将iPad全球商标以3.5万英镑 *** 给苹果公司。但苹果公司此时并没有与深圳唯冠达成任何协议,所以未能获得iPad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权。即便如此,苹果公司还是向中国大陆开发并销售iPad。最终酿成今天的苦果。iTV举步维艰无有独偶,苹果最新的电视机产品也遭遇了近似的困境。在此之前,苹果公司曾将这款产品命名为iTV,但英国电视台 ITV(Independent Television)向苹果公司致函警告后者不要用“iTV”命名他们这款电视机产品。其实这并不是两家公司首次争夺“iTV”这一名称,早在2006年苹果首次公布他们的机顶盒产品(现在的 Apple TV)时,他们最初就将其命名为“iTV”。苹果后来将电视机产品更名为“Apple TV”, 虽然目前也有报道称苹果考虑再次将电视机产品冠以“iTV”的,但这一措施实施起来真的很难,可以说是举步维艰。Gmail德国遭投诉 变身Google Mail互联网巨头谷歌也曾遭遇同样的商标权问题,2004年谷歌 *** 邮件服务诞生,但在2005年进入德国的时候,遭遇商标权争夺战。德国一家公司在此之前注册了Gmail商标,并不愿意向谷歌出售此商标。在较真的德国人面前,谷歌最终认栽,将德国区域的Gmail更名为Google Mail。IT产品该如何命名虽然iPad承接苹果头文字I的衣钵,造成如今的风波,但这也给我们IT从业人员敲响了一个警钟,那就是,IT产品的命名不仅仅要考虑到品牌的统一,还要考虑到是否会由于商标权影响后期产品销售市场。那么,IT产品该如何命名呢?确定产品名称非商标这个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准则,如果你希望你的产品将来在市场上通行无阻,那么,你必须确定你的产品名称与别人持有的商标不同,不会造成冲突。否则,要么你在产品发布之前先将商标购买过来,否则要么遭遇对方抬价要么遭遇对方不卖,那样,你的产品最终摆脱不了改名的命运。实体意义从这点开始说怎样为一款产品起一个好名字。产品的名称要能表达出产品的意义,这样才会让人在之一时间了解产品接受产品。如iPhone的命名,简洁明了地让看到这个名字的人们知道,这是一款 *** 机(Phone),知道是什么产品。除了iPhone外,类似Wikipedia( *** )、微博(微型博客)都是一样的道理。打造品牌所有人做产品都不希望自己的产品最后在用户那里只是一款产品而已,有些绕吧?那距离来说,看到iMac你会想到什么,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苹果而不是个人电脑,这就是品牌。由iMac开始,苹果的“i”家族成功塑造了苹果这一品牌,紧随其后的iPod、iPhone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简约制胜一个优秀的产品名称应该让顾客在之一时间就能记住它,简约制胜。简约制胜的例子最经典的要数“ThinkPad”了,灵感来自IBM的便笺簿。每一位IBM的雇员或到IBM训练中心受训的人,都会拿到一本便笺簿(“便笺簿”英文为“Pad”),上面印着企业的座右铭“THINK”。这也让Thinkpad有了“思考本”的称号。Thinkpad也开始缔造一系列辉煌和记录!易于联想产品名称要让人记住,能够引发人的联想很重要。例如“Twitter”,2006年,联合创始人Biz Stone看到Jack Dorsey开发的这一应用程序时,让他想起了一群小鸟欢闹的情景:“叽叽喳喳,简短而快乐。”于是Stone想到了鸟鸣的拟声词“twttr”,后来又在该词中加了几个元音,形成了“Twitter”。有寓意有很多产品的名称都有特殊的寓意和起源,比如Red Hat Linux。Red Hat Linux的联合创始人Marc Ewing在大学时总戴着他祖父的一顶红色曲棍球帽,他以软件技术见长,所以在学校,“当别人有技术难题时,都会去找戴红帽子的家伙”。另外,Red(红色)在西方历史上红代表着解放和挑战权威。慎用顺序数字虽然我们身边有很多产品命名都会采用这一规则,但是如果你希望你的每一个产品都能被接受不希望被迅速淘汰的话,还是慎用顺序数字为系列产品命名。以iPhone为例,基本上每一个新系列的iPhone出来之后,前一系列的产品都会在短时间内失宠。也许,iPhone没有出iPhone5而是出iPhone 4S就有这样的原因。产品重要性高于产品名称在现在这场纷争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iPad商标风波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的目光关注,并不是因为这个产品名称有多厉害有多牛叉,而是因为iPad这款产品本身塑造了“iPad”这个产品名称的声名。所以,作为IT人,我们更多的还是需要提升自身能力,关注我们自身产品的开发,只有开发出能够为用户所接受的产品才是王道。那个时候,哪怕你这款产品叫“ShitPad”,它也会成功。你会如何给iPad重新命名iPad商标纷争仍在继续,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苹果公司这次翻盘的希望微乎其微。假如苹果最后输了这场纠纷,那么iPad何去何从?要么,苹果花大价钱将“iPad”商标收入囊中,要么,改名。
ipad商标纠纷案启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ipad商标侵权案涉及到了哪些法条、ipad商标纠纷案启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