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6年的商标纠纷案(几年前的商标侵权)

5A商标网 2023-04-25 4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3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对于”解百纳”争夺战

“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就像一部连续剧,只不过最近的剧情跌宕起伏。”在前天张裕举行的媒体恳谈会上,主持人用这样的话开场。一个企业与一个行业的对峙正在葡萄酒行业上演,而葡萄酒行业存在的内忧外患也在这场对峙中显露无遗。

事件回放

“解百纳”之争在上周进入白热化。一个月前,持续6年的“中国葡萄酒业知识产权之一案”终于有了结果,“解百纳”商标被判归张裕。裁决下达后,长城等12家企业结成联盟再次上诉。一段时间以来,对阵双方频繁过招,焦点围绕“解百纳到底是品种还是品牌”展开。

这已不是张裕之一次面对同业的反对。2002年4月,工商总局商标局给张裕公司下发“解百纳”商标注册证书,遭到长城、王朝、威龙等企业的反对。2002年7月,国家商标局撤销了该注册商标。张裕不服,此案进入了漫长的行政复审,从而引发了持续6年之久的解百纳知识产权案。

招数一:引经据典

张裕:1937年即注册

张裕举出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年公布的《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附件中列明了葡萄品种中外文对照,其中并无“解百纳”或“Cabernet”品种。其更有力的一张牌是:1937年6月28日,经当时的实业部商标局批准,张裕公司正式注册了“解百纳”商标。

联盟:法文翻译而来

12家葡萄酒企业对张裕的说法提出了反驳。他们表示,张裕酿酒公司在1936年提交的五角星+Cabernet d est商标图样并无“解百纳”字样。联盟一方坚持认为,“解百纳”一词是由法文“Cabernet”翻译而来,为“Cabernet”这一酿酒原料的葡萄品系。

国标未规范原料品种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杨强

尽管生产企业都要遵守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强制性葡萄酒国家标准,但国标是对葡萄酒产品的质量进行要求的,很难把原料全部包罗进去。即使有相关规定,但葡萄品种很多,不可能一一阐述。

规范缺乏导致争论出现

我国许多葡萄品种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各种中文名称不统一。正是由于中文名称的不规范,才导致了“解百纳”之争。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制度是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根本所在。

招数二:寻求业内支持

张裕:四家协会力挺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以及多位知识产权专家、律师分别从各自专业领域佐证了张裕的立场。

联盟:一家难撑场面

从数量及涉及领域上看,12家企业联盟占了下风。他们所举出的业内支持者只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凸显葡萄酒业创新隐忧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 王祖明

本案凸显了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而暴露出来的创新隐患。许多企业,特别是不具备产品开发能力的小企业,更愿意选择仿冒、傍名牌等行为。长此以往,必将挫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根本问题是种出好葡萄

对于目前的葡萄酒企业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把葡萄种好,从原料上加强企业和品牌的竞争力。

招数三:引导舆论

张裕:强调70年原创

从头到尾,张裕始终强调70年里对“解百纳”花费的心血,表示这是几代张裕人心血的结晶。此举对公众感情的引导起到了正面作用。

联盟:指张裕垄断

在12家企业发布的7·16声明中,张裕注册“解百纳”商标被指为垄断:“‘解百纳’商标注册完全是一种独占行业公共资源的恶意注册行为,并将损害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国际声誉。”尽管态度强硬,但支撑证据较为单薄。如此计较很愚昧国内葡萄酒业完全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计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人,对洋酒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很强。在这样的背景下,“解百纳”反倒成了国产酒的代名词,不再对这一主力消费人群具有吸引力。长城等企业一定要争“解百纳”商标很愚昧。

目前,在商场超市的酒类商品中,国产品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洋品牌近年来在中国动作很大,虽然没有突出成绩,但一直在等待时机,这样的争吵势必会给它们带来乘虚而入的机会。

解百纳之争是兄弟阋墙先攘外还是先安内,这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现在面临的难题。如果说缺乏创新是中国葡萄酒业的内忧的话,那么外患也接踵而至。据广州海关最新统计显示,2008年前两个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的葡萄酒达327.2万升,比去年同期增长42.3%。洋葡萄酒大举入境之势已可预见。中国市场正成为国际葡萄酒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欣喜之余,我们又看到另一个事实,中国葡萄酒行业中少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品牌竞争力不强让我们黯然神伤。据悉,几家知名洋葡萄酒品牌也推出了“解百纳”葡萄酒。且不管“解百纳”最后归属如何,但洋葡萄酒品牌的司马昭之心却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我国葡萄酒竞争已经走向了品牌竞争。各个企业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该建设自己独有的品牌,使其他企业不能模仿,以增强在面对洋品牌入侵时的核心竞争力。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旷日持久的“解百纳”之争就是一场兄弟之间的争斗。而所有企业如能携手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才有可能提升中国葡萄酒业的综合竞争力。

商标官司的典型案例

八年抗争 厦门“万杰隆”赢回品牌

厦门网 日期:2008-07-08

■两商标虽仅一字之差,但图案等“显著性”不同,所以万杰隆赢得官司。

■厦门本土品牌“万杰隆”已在全国开设近千家专卖店。(资料图片)

“万杰隆”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使用现有商标了,而这一结果,“万杰隆”当家人——许木杰董事长等了足足8年。据了解,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支持了“万杰隆”集团的诉求,撤消了商标评审委的裁定和一审判决,由此,“万杰隆”赢得商标之争的胜利。

“万杰”VS“万杰隆”

1998年,许木杰创建了“万杰隆”服装品牌,并于当年6月18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1999年9月被核准注册,核定使用商品为第25类衣服、婴儿服装、游泳衣、鞋、帽、袜子、领带、腰带等。

“当时就想做自主品牌并把它做大。”许木杰说,创建“万杰隆”时他是抱着一种做番事业的心态,而此前的1996年,他被评为厦门“首届十佳外来务工青年”,因此创业也有回报社会的目的。

然而,2000年4月6日,一家远在山东、名为“万杰集团”的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起争议,要求撤销“万杰隆wanjielong及图形”的商标注册申请,理由是其与注册在先的“万杰及图形”商标构成近似商标。

当时的许木杰面临两种选择,即要么应诉,要么放弃。“放弃就意味着企业要么重新选择商标,要么就将被局限在加工领域。”许木杰表示,商标争议的风声一传出,当时就有一些品牌找上门来,商洽加工事宜,然而他最终还是决定“不抛弃、不放弃”,选择了应诉。

抗争7年仍输

时间一年一年过。2002年,“万杰隆”商标被认定为“厦门市著名商标”;2004年,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此间,中国乒乓球队主教练刘国梁还受聘担任“万杰隆品牌形象大使”;2005年,“万杰隆”在全国各地开设品牌专营专卖店1000余家;2007年,“万杰隆”品牌已在中国市场上驰名。

然而,“万杰”与“万杰隆”的商标争议在此期间并没有中断。终于,去年4月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了第1047号裁定,认为争议商标“万杰隆”与“万杰”仅一字之差,且都使用于“服装”等商品上,容易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混淆和误认,构成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因此对“万杰隆WanJieLong”商标的注册予以撤销。

“1047号裁定”出台后,“万杰隆”不服,上诉至北京市之一中级人民法院,要求撤销商标评审委的裁定,维持“万杰隆”商标有效。然而,北京市之一中级法院支持了商标评审委的裁定,“万杰隆”又一次输了。

2008年峰回路转

一审判决结果出来,“万杰隆”人很是无奈,心有不甘。得知“万杰隆”败诉的消息后,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厦门市总商会、厦门市纺织服装同业商会、厦门市财富商标事务所等部门和机构纷纷伸出援手,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和厦门市全国人大代表也表示关注。

有了支持,“万杰隆”又一次上诉,这一回是告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7年12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始审理本案。

许木杰说,现在评价商标是否侵权,除了进行“整体比对”外,司法界已更倾向于对商标“显著性”的重视,“万杰隆”此次上诉便在商标的“显著性”上做足文章。其间,厦门市全国人大代表给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写了关于“万杰隆”公司的情况说明,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也对“万杰隆”近些年来对中国乒乓球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进行了说明。这些材料对说明“万杰隆”商标的显著性起到了很大作用。

终于,2008年6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宣判万杰隆集团胜诉,“万杰隆”抗争8年之久的商标争议案终于尘埃落地。

回忆8年抗争路,许木杰感慨地说,如果当年不应诉,就没有现在“万杰隆”品牌;如果在诉讼过程中灰心,不对“万杰隆”品牌进行宣传、推动和有效经营,即使今天赢了官司,也没有什么大意义。

“所以,‘万杰隆’今天不单是赢了官司,更重要的是赢了品牌,赢了市场和未来。”许木杰表示。

记者 陈毅彬

六年前承诺兑现,白云山溢价超1600倍买回王老吉商标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这句广为流传的广告词背后,是王老吉商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长期分离,但如今这个问题将得到解决。

12月27日晚,白云山(600332.SH,00874.HK)发布公告称,拟支付13.89亿元(不含增值税),协议受让控股股东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药集团)所持王老吉系列420项商标专用权。

根据公告,此次交易将以现金方式一次性支付完成,其中10.8亿元资金来源于此前用于现代医药物流服务延伸项目、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的募集资金。

这意味王老吉所有权和使用权长期分离的 历史 遗留问题将得以解决。2013年,为解决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之间的潜在同业竞争问题,白云山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但当时有涉及王老吉商标的法律纠纷尚未裁定,导致33项商标存在法律障碍,暂未纳入拟购买资产范围。

随着红罐装潢纠纷案于2017年8月作出终审判决,广药集团将王老吉系列商标注入白云山的条件已成就。此次白云山拟受让广药集团拥有的经核准注册及尚在申请注册的共计420项商标专用权,包括14项基础性商标和406项防御性商标,其中基础性商标是核心资产,是指被许可企业在主要产品品种上所使用的商标。

此次受让资产溢价明显。根据收益法评估,王老吉系列420项商标截至评估基准日2018年6月30日的估值约为13.89亿元(其中14项基础性商标估值近13.88亿元),相较于截至同期标的83.91万元的账面价值溢价高达1654倍。公司表示,溢价高主要原因系商标账面价值是基于 历史 成本计量,并未考虑其未来预期收益。

同时,收益法与成本法的评估差异明显,标的资产按照成本法估值仅有141万元。对此白云山称,由于被评估资产属于驰名商标,构建成本与其价值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较弱,成本法难以真实反映商标专用权的内在价值,而收益法能有效反映商标较高知名度对商标产品销售所具有的重要贡献,更能体现商标资产的市场价值。

控股股东广药集团还作出业绩承诺,2019到2021年度经审计的商标许可净收益承诺数分别不低于1.53亿元、1.63亿元、1.71亿元。财务数据显示,此次 *** 的商标资产去年实现收入1.11亿元,净利润约为0.81亿元,即到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要达到20%。

目前,白云山下属5家生产王老吉系列产品的企业均未拥有该系列商标的所有权。通过收购王老吉系列注册商标,将解决旗下王老吉系列产品的商标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问题,化解可能由无形资产分离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也可减少或避免与广药集团的关联交易。

王老吉和加多宝是凉茶市场两大竞争寡头,但国内凉茶市场增速已放缓。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1-2015年我国凉茶市场规模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复合增速为12.34%;但2016年以后市场增速下降至个位数,去年我国凉茶市场规模约为578亿元,同比仅增长9%。

该机构还预测,未来随着重点地区渗透率不断饱和、凉茶品牌取消低价策略,市场规模将继续维持低速扩张状态。

王老吉是白云山大 健康 板块旗下的核心产品,主要由全资子公司王老吉大 健康 、合营公司王老吉药业等经营。大 健康 板块则是白云山更大的业绩来源,去年该板块实现收入85.74亿元,为公司收入作出了四成左右的贡献,毛利率也提升至45.25%,达到 历史 更高水平。

反观加多宝,在此前中弘股份的“闹剧”中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加多宝主营收入约为100.4亿元、106.3亿元及70.02亿元,同期分别亏损1.89亿元、盈利14.89亿元、亏损5.83亿元。虽然加多宝对此表示数据不实,但今年被爆出频遭人事变动、工厂停产等消息,成为加多宝陷入经营困境的的佐证。

随着此次白云山拿回王老吉系列商标,将进一步提升王老吉的品牌价值。白云山也表示,此次商标 *** 完成后,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商标使用成本,完善白云山在凉茶市场的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王老吉系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这有望对白云山业绩作出更大贡献,但毫无疑问,加多宝不会“善罢甘休”,寡头竞争仍将继续。

此次交易也引发市场看好,12月28日,白云山股价在两市均走高,截至午间收盘,A股股价上涨2.26%,H股股价上涨3.53%。

关于长达6年的商标纠纷案和几年前的商标侵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5A商标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