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电池商标纠纷(孚能科技 电池)

5A商标网 2023-04-28 27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3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吉利间接入股孚能科技,成为其第六大股东

2月1日,工商资料显示,孚能科技的第二大股东,占比19.1%的深圳安晏投资合伙企业发生工商变更,引入了新股东重庆江河汇,后者则完全由吉利科技集团的100%资本所控制。吉利已经通过一系列资本路径间接入股孚能科技。

据了解,重庆江河汇的法人代表为徐志豪,为吉利科技集团的负责人,江河汇的100%控股股东则为吉利迈捷,背后依然是吉利科技集团。吉利通过层层股权设计,至少间接持有孚能科技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约为2.55%,成为孚能科技的第六大股东。

2020年12月24日,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吉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动力电池工厂。根据协议的约定,预计合资公司和孚能科技合计产能将达到120GWh,其中2021年开工建设不少于20GWh。

根据协议,吉利科技及其控股的子公司、吉利商用车集团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孚能科技或合资公司生产的动力电池,上述主体每年采购量不低于需求量的80%,采购价格不高于市场价格。而孚能科技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满足上述采购主体的采购需求。与此同时,双方还就动力电池产能合作建设事宜签订了排他约定。

孚能科技被奔驰放弃合作了吗

没有。

孚能镇江拟与MercedesBenzAG签订《浮动抵押协议》,将约定的资产抵押给MercedesBenzAG。此次孚能科技与MercedesBenzAG(梅赛德斯奔驰)的补充协议,有力回击了此前关于双方合作关系终止的谣言,深化与加强了双方长期供应合作关系,对于孚能科技是非常积极和有利的消息。

《补充协议》和《浮动抵押协议》的签订有助于公司充实现金储备,缓解动力电池行业短期内上游采购紧缺,以保障戴姆勒产品的供应链稳定及支持孚能顺利出货。

孚能科技多年亏损会退市吗

目前来看是不会退市的。

孚能科技表示,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与报告期内公司多家客户整车厂商的项目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有关。其中,重要的推动因素包括公司对戴姆勒旗下的EQS、EQA、EQB等车型的动力电池进行供货。此外,广汽集团对公司的采购量亦显著增加,进一步推动公司营收增长。孚能科技在与投资者互动时称,其2022年在手订单充足,达14.8GWh,预计规模效应将进一步释放,原材料采购的议价能力也将提高。倘若公司届时的产能能够满足订单需求,而产品的平均售价又能有所提升,则公司未来数年内的营业收入有望实现飞跃式增长,进而实现从量变向质变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来看正在紧急寻求发展,不会退市。

低调的孚能科技强势入局凭的是什么?答:打铁还需自身硬

回看2020上半年,动力电池行业的大事件可谓接踵而至:特斯拉高举自研和无钴大旗来势汹汹,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翻红”了磷酸铁锂,LG化学之一季度装机量问鼎全球,大众增持国轩高科股份、发力国内“粮草先行”,一系列事件的“蝴蝶效应”,预示着行业变局将至…

以上是6月份《动力电池大时代》系列文章的序言,诸多碎片化的事件呈现出的种种迹象,直指“变”这个关键词。在变局之中,因补贴红利逐年递减,电池行业逐渐向头部倾斜的趋势愈发明朗,似乎正遵循着一个新兴行业走向成熟的规律继续发展。

但凡事都有例外,动力电池企业也不缺少打破常规的玩家,即本文的主角孚能 科技 :7月份科创版上市,一跃成为国内动力电池“软包一哥”, 其强势崛起之路,凭的是什么? 6月份我们就有此疑问,这家低调的企业碍于上市静默期(从申请到上市之后)一直三缄其口,如今终于有了答案。

[·与众不同的孚能 科技 :“横切”戴姆勒·]

追本溯源, 孚能 科技 最早进入到人们视线之中,源于2018年成功进入到了戴姆勒集团供应商体系。要知道同年戴姆勒这家百年车企还与宁德时代签署了供货协议(乘用车动力电池、2019年追加商用车供货),那一年还是宁德时代问鼎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之一的时间节点。

虽然这其中有着戴姆勒不愿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考虑,但能从行业老大手中抢出份额,并且订单周期长达7年、总额超过了百亿欧元,这本身就透着一股与众不同,而且这还是在孚能 科技 前期建设投入重资产、产能攀升阶段,顶着营收压力的情况下实现的。

一切就在这种打破常规的情况下来到2020年。 如我们此前文章中所介绍:7月2日晚,孚能 科技 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战略投资者名单显示,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类型为“与发行人经营业务具有战略合作关系或长期合作愿景的大型企业或下属企业”,缴款金额(含佣金)为9.045亿元。

次日,戴姆勒发布官方消息,表示已持有孚能 科技 约3%的股份,双方将合作包括研发高能量密度电池,以保障戴姆勒电气化战略的推进,同时孚能 科技 将在德国沃尔芬建电池工厂。

[·再次脱颖而出:获东风集团岚图品牌大单·]

孚能 科技 在上市之后的静默期结束之后,前日对外释放的之一个重要消息:再获东风集团旗下全新新能源品牌岚图的大订单。在宁德时代相继拿下一汽、上汽、广汽三大国内 汽车 集团后,孚能 科技 再次从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东风集团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从岚图品牌的介绍与定位不难看出,岚图瞄准的则是20-35万区间的高端新能源车市场,承载着品牌向上的重要使命。目前已规划9款车型,实现覆盖轿车、SUV、MPV 以及跨界车、高性能车等各个细分市场,以填补东风 汽车 在高端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空白。

在如此背景下,孚能 科技 的公告显示:公司已成为东风岚图H56项目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提供7年不少于5GWh电池供应,加上后续同平台其他项目总需求将达到10GWh。而这只是蓝图品牌的首个项目,随着后续新平台与新车型的增加,电池需求还会有大幅度的持续增长。

关于孚能 科技 脱颖而出的原因,也在不同渠道中不断发酵。成为岚图的独家供应商的说法自然是无稽之谈,但在与国内外多家电池供应商的方案中,孚能 科技 成为了更先抢下蛋糕、受益良多的那一个。

[·凭什么:技术研发、成本及制造的硬实力·]

其实从上文孚能 科技 崛起之路的两大事件不难看出,能成为戴姆勒与岚图国内外两大主攻中高端市场的供应商,还是要归结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特质。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之一,行业前沿的技术储备。 由大众集团牵头定义的标准化模组,从355、390到590(单位为mm)对应不同定位的车型。 更长尺寸的模组对应着更高的成组效率以及更低的成本, 这其中,孚能 科技 是继宁德时代(方形)与LG化学(软包)两大巨头之后,掌握590模组技术乃至大规模量产能力的又一企业。

以孚能 科技 在岚图H56项目配套的590标准模组为例,其电芯能量密度超过275Wh/kg,这项数据达到了全球领先、国内更高的水平。 当然了,整体较薄的软包电芯“黄金搭档”的叠片工艺,成为了其高能量密度+灵活电池结构的一大关键。

而这并非孚能 科技 的极限,现阶段量产的上限为能量密度285Wh/kg的电芯产品。同时,孚能 科技 已完成400Wh/kg电芯技术储备,算上电池包内部连接件、热管理系统等必要组件,应用到系统层级的电池包(Pack)有望突破能量密度240Wh/kg, 在远超时下行业尖端产品的技术创新上,率先抢占了未来行业赛道上的地位。

第二,性能过硬的产品。如孚能 科技 董事长、总经理王瑀此前对外宣称那样: 投产的最新一代的电池充放电倍率已经达到了 2.2C,充电循环寿命可以达到 2000 次以上,还能保证 90%以上的保持率(抗衰减能力),质保超过 50 万公里。

如果说更长的寿命与抗衰减能力不够直观,那么2.2C的充放电倍率绝对是实打实的优势。 放电带来的超强动力大家已司空见惯了,2.2C的充电倍率(充电电流/电池的Ah容量)完全就是一个颠覆。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咱们来算笔账:

以时下充电效率具备明显优势的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为例,使用理论更大功率135kW的 V2超充,实际的峰值功率能接近120kW左右,按其350V上下的充电电压、以直流电路功率=电压×电流换算,其更大电流在342A左右。再除以长续航版216.2Ah的电池容量,充电倍率也就是不到1.6C。

而这个数据来到2.2C之后,放在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上的更大电流就是470A左右。即便是现阶段20万元以内主流160Ah的新车型,电池电量中段的更大电流也能达到350A以上, 届时20分钟充满就不是梦了!

这绝对是 续航里程逐年增加,使用焦虑转向补能效率之后的一大利器。 同时, 在国标充电接口升级到第三代,充电电压上限1500V、电流突破250A瓶颈达到600A之后,具备孚能 科技 如此产品的电池,将再一次抢占先机。

第三,决定成本的制造。 成本是动力电池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其占整车成本40%左右的高比例,一直是横在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终端价格上的鸿沟。 这方面,除了 上文提到的590模组,以及三元用料比例、电池包连接方式等技术研发阶段确立的降低成本手段,在智能制造被广泛提及的今天, 从电芯到电池包的过程同样是控制成本的重中之重。

孚能 科技 的做法是:保证一致性与良品率、提升自动化生产效率。 虽然我们还未能走进孚能 科技 的工厂,尚未获得更多生产制造方面的相关数据,但纵观行业来说,如此做法已经有着成功的模板LG化学,它相比“真·一哥”宁德时代的成本优势,正是由此而来。

首先, 软包电池先天不足就在于电芯的一致性,要知道动力电池对于电芯的自放电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可允许范围在20 mV(毫伏)以内,让软包相比方形与圆柱有着更高的难度。而标准就摆在那了,如果达不到迎接的将是被车企退货的命运,成本自然会受到影响。

其次, 任何制造行业,产品体量是降低成本最直观的 *** ,但在动力电池行业远远不够。LG化学装机量只在今年之一季度疫情期间,凭借给特斯拉供货的增量一时反超了宁德时代,但总体的出货量依旧存在较大差距。 2019年权威统计数据显示: LG化学的电池成本在135美元/kWh左右,宁德时代这项数据为158美元/kWh(1100元人民币/ kWh)。

在这种情况下,LG化学同类产品依旧在成本上优于宁德时代,那么随市场变化较为透明的原材料价格,加上双方都有各自扶植的材料供应商,原因自然就不是出在材料上了。 而其它的主要差异点中,就剩下自动化生产效率了,即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综上所述,与LG化学同样主攻软包电芯,强调良品率与生产效率的孚能 科技 ,正在沿着一条成功的康庄大道继续前行。

[·写在最后·] 现如今,新能源车还只是向着取代燃油车的大方向逐步前行,尚未达到轮胎是米其林的、变速箱是爱信的、ESP是博世等等,如燃油车一样以优质供应商论英雄、评好坏的地步。但未来必然也会沿着按照一样的路径发展,届时自己的爱车装备的是如本文的孚能 科技 ,乃至其它优质供应商的电池,自然就会具备优势,甚至形成一个“鄙视链”也不无可能。

为此,我们也希望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伴随新能源车发展的大趋势共同进步,成为拿得出手、不受海外制约的高精尖制造业。

聊聊孚能科技

01 21年业绩

孚能 科技 公布了自己的21年年度业绩快报。

2021年营收34.03亿,同比增长203.97%,归母净利润为亏损9.74亿,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2.85亿。

这个业绩一出来,网上一片哗然,尤其是好多自媒体,直接开骂:去年行业如此火爆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电池公司,竟然亏损如此之多,就是个辣鸡,接下来肯定还要大跌特跌........

应该说,在去年行业如此火爆的情况下,亏了近10个亿,扣非更是近13亿,确实很难看,但因此就大呼小叫,说公司要暴跌,要完蛋之类的,明显是此前没有跟踪过它的。

毕竟,跟踪过它的就知道它今年业绩就是一坨屎.......

春节前,公司就已经做过业绩预告了:

预计 2021 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80,000 万元到-110,000 万元,亏损同比增加 141.69%到 232.32%;扣非净利润为-110,000 万元到-140,000 万元, 亏损同比增加 102.80%到 158.11%。

这次的业绩快报出来,跟咱们上次取的业绩预告的中值差不多。

所以,骂它21年业绩辣鸡没问题,但要说它严重不及预期,那就显得非常业余了,因为巨亏近10个亿早已经Price in 了。

就此前的业绩预告而言,它属于预期范围内,没有惊喜,也算不上惊吓,市场的表现也是正常情况,平平淡淡,主要跟随新能源 汽车 板块,以及整个市场的走势(这几天的走势主要还是锂电池逻辑受损)。

02 21年巨亏的原因

针对21年行业火爆,而自己却巨亏,公司做了更加详细的业绩说明,而且披露了更多信息。

收入增加是因为对公司的重要客户戴姆勒EQS、EQA、EQB等车型的动力电池开始供货,以及广汽新能源增加了对公司的采购量。

亏损则主要是受行业整体价格下行,而且,在去年上游原材料明显涨价的情况下,公司却依然以较低的价格供应下游厂商,结果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另外,新工厂的投入,导致折旧增加的同时,规模优势却还没能充分体现,加上股权激励、研发投入等费用的增加,结果就是去年是巨亏状况。

从公司的亏损原因披露来看,可以明显看出:公司不论是在产业上游,还是中下游的一体化布局上,还是太弱了,导致受行业上下游的挤压太厉害了。

就不说相比宁王这样的巨无霸了,相比二线中的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之类的也相差太多了,这就是它去年暴亏的原因。

公司过去几年欠下了太多功课,好在公司也明白这一点,开始要补功课了。

03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2月19日,孚能 科技 更新定增说明书,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1.4亿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2亿元;其中46亿元将用于高性能动力锂电池项目,其余6亿元用于 科技 储备资金,预计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12GWh动力电池系统的生产能力。

其实定增去年底就开始进行了,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遭遇了交易所的多轮问询,最终定增能否通过,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但撇开能否审核通过的问题,在去年亏损那么多的情况下,发定增扩产能是否合理?这么做是好还是坏?

我个人认为:这是必须要做的,这是公司在补之前的课,可以说做了不一定会有好结果,不做,就一定没啥好结果。

道理非常简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家都在扩产了,你跟着扩产,参与竞争,那至少还有留在牌桌的机会,如果不参与竞争,那直接就失去了留在牌桌上的机会,而只要还在牌桌上,就存在翻盘的希望。

只有产能扩大了,才有机会体现规模优势,成本才有机会降低,熬到碳酸锂的价格下去后,收益率更有希望继续提升,并享受行业爆发带来的增量需求。

如果不跟着扩大产能,公司相比行业巨头的产能和成本劣势优势就会越来越突出,就别说扩大客户群体了,现有的客户资源都保不住,行业的光明未来跟公司就没啥关系。

公司现在拼命募资,拼命砸钱搞研发,扩产能,都是在补之前落下的功课,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现在就是一坨屎,也得捏着鼻子吃下去。

那么在行业都疯狂扩产的情况下,孚能 科技 还有没有机会呢?

04 孚能还有机会吗?

我个人认为它还是有机会的。

一方面,行业还在加速的发展,虽然近期受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因素扰动,但在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之前,这也就是小波折而已,只要它还努力地参与行业的竞争,就还有一定的机会。

其次,虽然软包电池并不是国内的主流方向,但公司还是有一定的客户资源,证明了还是有市场的。

换个角度想,虽然同属二三线电池厂商,但公司相比其他跟宁王、比亚迪之类的巨头路线重合的二三线厂商,至少还有差异化的机会。

公司在软包电池领域也有一定的优势,啥时候,软包市场接受度起来,公司的机会则比那些跟在巨头后面亦步亦趋的公司们要更大。

第三,目前软包电池的市场主要是欧洲市场,而欧洲作为传统燃油车主战场,面对新能源 汽车 大时代,他们必须也跟着转型,接下来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多,软包电池这块蛋糕有望跟着越来越大。

当然了,上面还是基于未来的机会展望,2022年的公司也是不用有啥期待的,在今年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公司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又很弱的情况下,向下游进行成本转移的难度太大了。

虽然在调研中公司表示了,以及跟一些下游整机厂商达成了涨价协定。但从实际看,不会很乐观,还是得寄希望行业原材料价格下降,而今年这个局势,并不容易。

大概率今年又是营收增长,但依然亏损的一年。

不过,挂着一个软包电池行业龙头的头衔,在行业又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的情况下,现在不到300亿的盘子,对它也就别太苛刻了。

孚能科技深陷经营危机

召回原因,双方各执一词

孚能 科技 卷入大客户 汽车 召回的事情还要从上个月说起。7月上旬,多位网友在国内某大型社交平台上发布长城 汽车 旗下品牌欧拉 汽车 自燃视频;部分充电桩公司在其所有的充电站明确发布通知,暂停为欧拉 汽车 用户提供充电服务,如欧拉车主自行充电而引发问题,车主负全部责任。

7月16日,长城 汽车 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欧拉IQ 汽车 的相关公告,决定自当日起,召回2018年7月7日至2019年10月30日期间生产的长城欧拉IQ电动 汽车 ,共计1.62万辆。

据了解,上述车型于2018年8月上市,召回时间是上市前一个月。也就是说,这一产品从发售后就开始召回了。相关产品目录显示,欧拉IQ的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和孚能 科技 。而长城 汽车 明确表示,召回的车辆使用的是孚能 科技 提供的电池。

7月19日,孚能 科技 发声,称公司仅供 *** 回车辆所搭载的模组,召回的原因主要系召回车辆搭载的新能源 汽车 电池管理系统软件控制策略与动力电池存在匹配差异,长期连续频繁快充后导致电池性能下降,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新能源 汽车 电池管理系统非本公司产品及供应。

但长城 汽车 并不认同这一说法,其随后表示,新能源 汽车 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策略由长城 汽车 和孚能 科技 共同定制验证,在极端小概率条件下导致电池热失控。召回原因与新能源 汽车 电池管理系统硬件、软件 *** 无关联,仅与控制策略制定有关。具体责任比例由长城 汽车 与孚能 科技 协商沟通。

半个多月过去了,召回事件进展如何?

主要客户采购量大幅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孚能 科技 首次卷入 汽车 召回事件。

今年3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北汽新能源 汽车 常州有限公司、北京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北汽(广州) 汽车 有限公司备案召回计划,自3月24日起,召回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21日生产的EX360和EU400纯电动 汽车 ,共计3.19万辆。上述两款车型搭载的均是孚能 科技 的动力电池。

对于召回原因,国家质检总局指出,是由于部分车辆动力电池系统的一致性差异,在高温环境下长期连续频繁快充,可能导致个别单体电池电芯性能劣化,极端情况下引发偶发失效,引起动力电池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对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动力电池进行免费检测、维修,必要时更换模组或电池包,并升级控制策略软件。

彼时,孚能 科技 回应,公司将积极配合客户进行相关检测及维修等工作,并承担相关召回费用,预计3000—5000万元。但即便如此,孚能 科技 还是收到了上交所问询函,要求其补充披露此次召回的EX360和EU400车型配套动力电池产品的具体型号、交付时间与数量,是否配套其他客户的车型,是否同样存在召回风险等。

孚能 科技 称,本次召回车辆所装载的电池系统,为本公司负责组装集成的电池系统。上述两款电池系统仅供北汽使用,且该电池系统所涉及的车型均已在召回范围内。同时还强调,“公司积极主动配合北汽召回车辆,并承担相关召回费用,获得了北汽的认可,双方正在合作的项目不受影响。”

事实上,孚能 科技 对北汽和长城 汽车 的销量已经大幅下滑。2019年,北汽和长城 汽车 分列孚能 科技 的之一、二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11.02亿元和5.64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7.58%和24.37%,贡献了超七成收入。而2020年,两家公司销售,占比分别下降至0.14%、0.29%,降幅达99.69%、98.76%;公司前五大客户也再没北汽和长城 汽车 的身影(《孚能 科技 存货跌价上亿元遭问询》,中国能源报2020年3月1日,第20版)。

孚能 科技 在6月10日发布的修订版2020年报中,还特别隐去了前五大客户和前五大供应商的名称,仅用“单位一”至“单位五”代替。

软包电池市占率逐年下滑

和本次召回事件同步进行的,还有股东减持。

7月19日,在回 *** 回事件同日,孚能 科技 迎来了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期。本次解禁共涉及45位股东,对应的股份数量为6.4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0.2%。此后一周,两名股东公布减持计划。

8月5日,孚能 科技 发布《关于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称赣州裕润科能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赣州裕润”)已通过大宗交易总共减持公司股份390.9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652%。赣州裕润不再是公司股东。

而持股19.1%的二股东深圳安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减持计划还在进行中。

在召回、解禁、减持发布后,市场对孚能 科技 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同时,孚能 科技 的业绩表现和国内电动 汽车 市场的繁荣也大相径庭。

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较2019年同期增长7.5%和10.9%,增速由负转正。

然而,自去年7月科创板上市以来,孚能 科技 却连续亏损。2020年,孚能 科技 实现营收11.2亿元,同比下滑54.29%;净利润为-3.31亿元,同比下滑352.24%。今年一季度,孚能 科技 实现营收3.67亿元,同比增加198.86%;但净利润为-1.7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98亿元亏损面扩大。

孚能 科技 认为,国内对方形电池技术路线接受度更高,公司主要产品软包电池是海外车企的主流选择。

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方形电池的装机量累计为50.57吉瓦时,占比达80%;软包电池仅为3.95吉瓦时,占比6%。但即使是海外软包市场,大众、奥迪、奔驰、通用、现代、福特等知名企业目前多使用的是LG、SKI等日韩厂商的产品。

孚能 科技 一直以具备技术路线和自主创新优势的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领军企业自称。孚能 科技 认为,随着电动 汽车 全球化浪潮到来,三元软包电池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但近两年来,即使在三元软包市场,孚能 科技 的市场占有率也在逐年下滑,同时,由于市场规模不大,电动电池企业之间装机量差距也很小。与目前国内动力电池装机规模排名之一的企业宁德时代相比,2019年,孚能 科技 和宁德时代在三元软包市场的市占率分别为22.04%和9.47%,分别位列之一位和第六位。2020年,孚能 科技 和宁德时代的市占率分别为20%和12.6%,分别位列之一名和第三名,装机规模分别为708.4兆瓦时和444.9兆瓦时。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 *** :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孚能电池商标纠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孚能科技 电池、孚能电池商标纠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5A商标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